规划 设计 制造 施工
一 站 式 服 务 提 供 商

集装箱建筑改造:一种可持续建筑的发展尝试(1)

2013年4月9日

TRANSFORMATION FROM CONTAINER TO BUILDING: AN ATTEMPT OF THE SUSTAINBLE BUILDING DEVELOPMENT

摘要:废旧二手集装箱的建筑改造为港口空箱堆积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思路,近20年来设计师的关注使集装箱建筑更具设计内涵和美感。居住类集装箱建筑价格低廉,获得中低收入家庭青睐,并逐步由个性化设计走向专业化体系。公共类集装箱建筑最大限度地体现了集装箱建筑的可持续,并连接了全球的集装箱制造产业。中国近年来在集装箱建筑方面积极尝试,正在此领域开辟新的市场。

Abstract: To certain condition, transforming containers to buildings solve the problem of mountains of disused container on the harbour. The renovation consists of two parts: residential building and public building. The former has developed individual design to professional system, so building construction cost is lowed down. The latter makes it possible to mobile building through global transportation network. China is opening up a new market of the sustainable building development.

关键词:集装箱建筑改造,可持续,标准化

Key words: Transformation from container to building, Sustainable, Standardization

集装箱,是具有一定强度、刚度和规格的大型装货容器。1921年最早出现在美国纽约铁路运输总公司,1929年英国开始海陆直达的集装箱联运。直到1956年美国人马尔科姆•麦克莱思用“理想X号”油轮运输58个铝制集装箱,它才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使用。而当今与计算机网络结合的集装箱运输更是世界经济的生命线。在“理想X号”首航半个世纪之后,每年有约3亿只集装箱在全球流转,其中26%是从中国发出的。但东西方贸易失衡也带来了社会问题,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2005年亚洲地区发往美国的集装箱数量达1288万,而返回数量为454万,800多万个差额难以完全消化。闲置在欧美港口的空箱堆积如山,若空箱运回则会付出巨大成本;于是,将废旧二手集装箱改造为建筑也就成为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尝试。改造初期,物美价廉的特点使得废旧二手集装箱建筑多出现在港口码头,建设工地。港口后勤区紧邻集装箱码头,其辅助设施,如货运公司办公室、食堂等,可就地取材,用空箱搭建。建设工程短则数月,长则数年,其配套宿舍也要随工程结束而拆去。集装箱建筑正好满足临时性要求,便于拆除、运输。这一阶段的箱体改造往往因陋就简,仅添加门窗,铺设地板等满足基本生活需求。1990年是一个转折点,艺术家卢茨•德勒(Luc Deleu)在荷兰霍恩市河流上架设了集装箱桥(图1):两个6m红色的集装箱成一定角度对接,另一侧底边各自支撑在岸边的楔形基础上,构成最简洁的拱桥,桥上可供行人穿行两岸,桥下允许划船自由通过。自此,集装箱建筑更具设计内涵和美感,吸引了更多设计师的关注。

1990年荷兰霍恩河上的集装箱桥,集装箱建筑,集装箱房屋,集装箱住宅,集装箱活动房,住人集装箱,二手集装箱

1.集装箱的居住类建筑改造

集装箱体尺寸与建筑房间接近,长度主要是6m和12m两种,高度约2.5m,宽度2.4m。但室内高度偏低使得集装箱多用于居住类建筑,如单体住宅、集合住宅或是旅馆、宿舍。而且6m旧箱1000美元的低廉价格也使得集装箱住宅得到低收入家庭的青睐。

1.1 个性化设计

设计师初期往往追求工业产品的金属感,突出个性化设计。1996年美国Lot/ek公司的两位意大利设计师阿达•托拉(Ada Tolla)和朱塞佩•里格纳诺(Giuseppe Lignano)设计建造了古兹曼住宅,坐落在一个旧建筑屋顶上。斑驳的墙面,冰冷的水塔没能提供良好的周边环境,但该住宅以同样的不修边幅作了回应:两层箱体叠放一起,上层裸露箱体外框,突出锈蚀痕迹;室内黑色金属水管也暴露在外。屋面、露台上满眼绿色植物却也带来了生气。2001年,英国城市空间管理公司(Urban Space Management)在伦敦泰晤士河附近完成“集装箱城”一期项目(图2),回收20个废旧二手集装箱建造了12户的多层集合住宅。红色箱体鲜艳夺目,立面圆窗使人联想到轮船舱体。2002年,该公司进行的二期项目改造了30个旧二手集装箱。箱体交错搭接,采用红黄白等几种纯色,立面延续了圆窗风格。这是新世纪第一个用集装箱建造集合住宅的案例,因成本低廉而适合中低收入群体居住,一套住宅的月租金仅100镑。2007年,美国建筑师彼得•迪马利亚(Peter Demaria)在雷东多海岸住宅设计中将废旧箱体与传统木结构结合,建造出独具特色的高档别墅,获得当年美国AIA建筑改造设计奖,这标志着集装箱建筑已获得专业领域的高度认可。2007年,美国设计师亚当•迦尔吉(Adam Kalkin)的“按钮房屋”出现在意大利(图3)。设计理念是将住宅内卧室、浴室、厨房等区域完全包容在一个箱体内。床铺、桌椅等器具固定在壁板上,利用液压动力装置升起或降低壁板,扩大了生活空间。

2001年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的集装箱城,集装箱建筑,集装箱房屋,集装箱住宅,集装箱活动房,住人集装箱,二手集装箱

2007年美国设计师Adan Kalkin的按钮住宅,集装箱建筑,集装箱房屋,集装箱住宅,集装箱活动房,住人集装箱,二手集装箱

1.2 专业化体系

1995年,建筑师Sean设计的“未来屋”(future shack)是可移动式救灾屋的原型(图4)。由一个20英尺旧二手集装箱、一对钢托架、双坡屋顶和入口坡道组成,用于隔热的坡屋顶可安装光电板以提供所需能源。室内设计极为紧凑,厨房用具、卫浴设施做到最小尺寸,依靠桌面、床板的折叠与打开完成了客厅与居室的空间转换。“未来屋”兼顾救灾物资运输和灾民临时居住两大功能,开创了集装箱用于灾区临时建筑的先河,同时也为随后集装箱住宅产业化打下伏笔。近10年内集装箱居住建筑逐步由个性化设计走向专业化体系。2008年 Travelodge集团在英国伦敦建造全球第一家可回收式酒店(图5),采用集装箱打造酒店主体,方便未来整体拆卸加以利用。酒店客房为特制集装箱,尺寸为5m×3m和6m×3.5m,是伦敦“弗巴斯系统”公司设计专利。酒店施工比传统周期缩短25%,成本减少10%。美国IC Green公司以集装箱住宅为主打产品,推出了从30m²标准间到拥有4间卧室和庭院的豪华别墅的6种住宅户型(图6)。全部采用6m标准集装箱进行组合,客户选择后预制化生产:在工厂加工完成后,由货车送到目的地再进行装配,保证了大规模、高质量的快速生产,减少了传统现场作业的环境污染。类似这样的专业化公司在美国不断涌现,如逻辑家(Logical Home)公司推出的集装箱与其他结构混合型的住宅、Hybird Seattle公司推出的“Cargotecture”住宅体系等。与初期的个性化设计不同,专业化的集装箱住宅公司不再受限于某一特定客户或特定地点,主要考虑消费群体的共同需求而制定住宅设计方案。为减少生产成本、谋求竞争力,各公司首先制定一个住宅范式,再由此衍生多种类型供客户选择。随着大众对此类住宅的逐步接受,其审美标准也从粗糙走向精致,废旧箱体被粉刷一新或被其他材料包裹。

1995年建筑师Sean的‘未来屋‘,集装箱建筑,集装箱房屋,集装箱住宅,集装箱活动房,住人集装箱,二手集装箱

2008年Travelodge集团在英国伦敦建造的集装箱酒店,集装箱建筑,集装箱房屋,集装箱住宅,集装箱活动房,住人集装箱,二手集装箱

美国IC Green公司的集装箱住宅,集装箱建筑,集装箱房屋,集装箱住宅,集装箱活动房,住人集装箱,二手集装箱

相关内容:

集装箱建筑改造:一种可持续建筑的发展尝试(完)

查看更多集装箱房屋|集装箱活动房|住人集装箱|集装箱住宅|集装箱建筑|二手集装箱论文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