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 设计 制造 施工
一 站 式 服 务 提 供 商

预制住宅产业在日本的发展

2013年7月5日

住宅就是在施工现场安装预制品化的构件,以住宅形式完成的住宅产品,从这一定义来看,住宅构件的开发是构成全套工业化住宅开发的起点。

一、日本住宅的分类

从住宅构造上来看,日本木结构住宅约占45.1%,钢混结构住宅约占28.5%,钢结构住宅约占20.5%。数据显示,虽然近年木结构住宅的比例逐年递减,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住宅的比例逐年递增,但独户住宅中木结构住宅仍保持着80%左右的高比例。随着城市开发及土地的高度利用,预计将来高层公寓式住宅将会显著增加,木制结构住宅的占有比例将逐年递减。

从施工工法上来看,主要有预制构件工法(Pre-fabricated工法)、2×4工法及传统工法(木造轴组工法)三种。

Pre-fabricated 工法是大型住宅建设企业的主要施工方法。该工法是将住宅的主要部位构件,如墙壁、柱、楼板、天井、楼梯等构件,在工厂成批生产,现场组装。2003年使用Pre-fabricated 工法的新建住宅户数为158,000户,占全部新建住宅的13.5%。历史最高水平是1992年,采用Pre-fabricated 工法建造的住宅253,000户,占全部新建住宅的17.8%。从目前的日本住宅市场来看,Pre-fabricated住宅并没有真正发挥其标准化生产而降低造价的优势。其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消费者仍倾向于日本传统的木制结构住宅。其次,标准部件以外的非标准设计、加工所需要的费用使该工法建造的住宅总体造价上升,价格优势无法发挥。

2×4工法是以2英寸×4英寸木材为骨材,结合墙面、地面、天井面等面形部件作为房屋的主体框架进行房屋建造。该工法较传统的轴线工法有较高的施工效率。施工时不需要技术较高的熟练工和多能工,中小企业适合采用该工法进行房屋建造。该工法不同于当时盛行的美国式的标准化、规格化工法;房屋构造形式多样、较高的抗震与耐火功能、西洋式的外观设计等是2×4工法住宅的特色。1988年日本采用该工法的新建住宅户为42,000户,占全部新建住宅的2.5%。以后持续增长,2003年达到83,000户,占全部住宅的7.2%。

传统木造轴组工法,多被大工工务店这一类的地方中小型建设企业所采用,是历史最悠久、最被广泛采用的住宅施工方式。一般情况下,大工工务店的木制住宅现场由工务店的负责人统一指挥。住宅的木制主体结构多由本工务店的技术工人承担施工,屋顶、装饰等工程由外部的工人承担。但是,采用该工法的住宅数量难以统计。原因是较小的建设工程(工程造价低于1500万日元)无需取得建设业许可证。

二、日本的预制住宅发展的起因

正如我们前面介绍的,预制住宅的主要构造部分如墙壁、梁柱、地面、屋顶和台阶等构件都是通过机械加工的方法在工厂生产,然后将这些构件运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而成的。把钢架和木材作为住宅结构材料供应住宅的方式是日本独有的一种建筑方式,特别是把住宅和其他商品一样进行品牌化包装投入住宅供应市场,并因此培养出一批年营业额在数千万日元乃至万亿日元的企业,这是日本住宅产业独有的现象。

日本发展预制住宅产业和欧洲反战发展工业化住宅的原因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解决二战后的住宅供应不足问题。据统计,二战后日本全国的住宅需求户数达到420万户。针对这种住宅需求,单纯意义上的建设工作基本于50年代前期告一段落。但50年代后半期开始的产业复兴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从而再一次造成了城市住宅的供应危机。于是60年代初期诞生了尝试利用工业化手法解决住宅需求的企业。

其中大和住宅诞生于1955年,从60年代开始该公司将主要业务定位于住宅建设开发,直至今日仍坚持以住宅产业为中心的经营方针。积水化学为了开拓新的业务领域,1960年3月在公司内部创建了住宅业务部,同年8月,以“不同的业务内容”为由将住宅业务部独立,并更名为积水住宅产业。松下电工于1961年也成立了住宅业务部,但公司决策层认为住宅业务不过是公司的副业,在1963年做出决断,由松下电器和松下电工共同出资3亿日元,设立新法人成立了松下住宅建材股份公司(现松下住宅的前身)。上述三家是以轻钢结构为结构主体、生产预制住宅的企业。与之相对,三泽木材着眼于木结构预制住宅,并于1962年设立了住宅业务部、1967年将其独立,创建了三泽住宅。日本工业化住宅的第一代企业便是上述的大和、积水、松下和三泽住宅。

第一代企业在创业之初,先后经历了经营难和新业务开拓难等关口,终于在60年代后半期初步踏上轨道。能够获得这一步成功的背景是:住宅不足的社会形势,住宅金融公库认定制度的建立,金融机构对住宅贷款政策的倾斜,当然还有相关企业的不懈努力共同创造了这个初步成果。

日本经济从60年代后期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时期,有大量的新企业涌入住宅产业这个新兴行业。与住宅产业最接近、并被公认有条件在该行业中获得成功的大型承建商当时也积极地涌入了这股潮流;但到今天几乎所有的承建企业纷纷被淘汰,唯一还在业内的一家企业也没能进入目前该行业排名的前10名。其主要原因是大型承建商的特长是建设大型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技术,而习惯了木结构住宅的日本人不是很欢迎混凝土结构的住宅。同时大型承建商从事独户住宅的开发建设,与他们擅长的一般大型建筑的施工相比,业务内容既繁琐、施工利润又低,因此直接导致了营业效率的降低。独户住宅建设施工市场和一般建设施工业市场在成本构造上有很大不同。大型承建商例行的大型建筑的施工工程管理体制也与独户住宅建设体制不符。

战后的日本政府推进的住宅建设工作重点是通过“量”来解决住宅危机,因此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依靠传统的手工劳动无法短时间内解决大量的住宅供应;二是当时没有足够的木材满足日本传统的木结构住宅建设。这种社会背景下,预制住宅企业尝试用新工法来改善这种局面。1950年代后期开发了基础构造体系,1970年代前期开发了大型板材构造法(松下住宅,三泽住宅)和住宅单位构造法(积水化学),进入90年代,根据市场需要展开了各种技术开发活动。比如解决VOC问题的健康住宅、无台阶住宅技术开发。目前各企业的技术开发和设计体制重点基本上都转移到顺应市场变化的轨道上。

三、日本预制住宅的发展政策

在住宅的预制化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的时候,就必须要建立关于发展预制住宅产业的相关政策,比如预制住宅的长期需求、建筑施工法以及确立长期发展的产业构造政策。同时预制住宅产业在大量的市场需求,建筑施工技术人员短缺及劳动力成本提高的社会背景下,受到了各界的瞩目。政府也为促进、培养工业化住宅产业的发展出台了相应政策。政府在1965年制定的第一个住宅5年计划——“新住宅建设5年计划”中指出,工业化住宅的比率,也就是工厂化率(工厂化率=预制构件住宅建设户数/住宅建设总户数)要达到15%。结果是公共资金住宅达到了8%,民间住宅达到了4%。1971年再次制定的新住宅建设5年计划中规定,公共资金住宅的工业化率要达到28%,民间住宅的工业化率要达到14%。

为达成该目标,随之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其中对于预制住宅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进作用的是预制住宅的设计与构造方面的技术竞赛以及工业化住宅的性能认定制度。松下和三泽后来将参赛获奖的成果商品化,后来成为企业的支柱产品。除了这种直接效果外,该竞赛从整体上推动了日本预制住宅产业的发展,提高了住宅产品的质量。工业化住宅性能认定制度的设立指导了在住宅工业化产业中起带头作用的预制住宅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日本住宅建设事业的整体水平。

工业化住宅的普及和政府对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不仅促成了工业化住宅产业的成长,同时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住宅建设行业的整体发展,工业化住宅推广的干式工法在传统的工法中也得以广泛应用,工业化住宅产业的成长刺激了住宅建设事业的整体发展,尤其对传统工法的发展也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初期的工业化住宅,多是通过新型建材、设备来完善产品的质量。而随工业化住宅产业的壮大,同时扩大了住宅建材、设备市场、带动了住宅周边行业的发展。目前在这个市场上流通的各种建材设备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近代一般工法的建筑施工中。

四、日本预制住宅的营销方式

预制住宅面对顾客进行新生活房型宣传的手段采用了展示场方式。梦幻般的生活空间展示,建立美好家园的宣传广告向人们宣扬并提倡新型的生活方式,而传统的近代工法的承包式施工方式则不可能通过展示场向人们展示自己的施工产品。预制住宅生产企业纷纷参加综合展示场,并在展示场内展开竞争,从而也提高了企业对产品种类和质量不断的开发和提高。当时的客户在面临购房置家情况时,首先是去住宅展示场进行体验。所以当时的现场设计者并没有被期待能发挥和现在同样的作用。

在预制住宅作为一种商品逐渐得到了社会认同的同时,也暴露出意外的盲点。这关系到住宅设计本身。当时的商品把新的生活方式作为销售战略,在性能方面则接受政府部门的指导,在节省能源的态度上不同于近代工法,并积极采取了配合态度。这些特长都是预制住宅企业的特长,同时它们也被发挥在了销售环节上。但是,调查预制住宅的CS问卷和公司内部的满意度调查反映出,相当一部分的居住者还是有很多意见。特别是在设计方面,说明不充分,不能与设计人员会面,预算不对等意见较为多见。据此情况,积水住宅做出了“提高客户的理解度,满意度也会提高”的假设,在今后的住宅建设中出现的课题积极向消费者传递信息,并认为及时沟通信息才是最便捷的办法。“纳得工房”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作为和客户沟通的新渠道出现了。以住宅原型进行宣传、让顾客参与计划程序、对公司态度进行解说并且捕捉新机遇的纳得工房至今还是面向顾客进行住宅建设启蒙教育的理想场所。纳得工房还可以灵活运用于对销售、设计人员的社员教育。

技术发展的基础来自于现场的反馈。从信息积累的角度来看,各个企业和相关部门都较好地发挥着各自的职能。另外,住宅建设质量问题的多发和阪神大地震的灾情,都从不同的侧面提高了对工业化住宅的评价。

客户在选择住宅生产厂家时,对企业的态度和各部门的职能发挥情况抱有一定的兴趣,但是他们最关心的还是户型的设计。也就是说关心自己的家会成为什么样子。满足住宅建设量的时代结束了,把住宅作为表现自己社会地位的时代即将过去,住宅已成为一个完全的私人行为。设计的商品化开始受人关注,通过设计体制和希望实现自我价值的顾客一起进行住宅设计。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各企业通过自己住宅生产体制,并利用设计创造出不同的特色商品。今后的设计可能必须具备灵活的设计方案以满足客户的个性要求。

五、日本预制住宅的技术发展

预制住宅就是在施工现场安装预制品化的构件,以住宅形式完成的住宅产品,从这一定义来看,住宅构件的开发是构成全套工业化住宅开发的起点。

住宅建设业,包括预制住宅在内,是听取顾客的生活要求,预先设计理想生活空间,并把其要求内容实施成具体化(空间化)的过程,因此也可称其为理解顾客、帮助顾客完成愿望的业务。预制住宅企业在室内装修构件开发系列化阶段,开始将与顾客的生活空间提案业务最密切关连的室内装修构件标准化、系列化纳入重要业务范畴。

因此,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半期起,正式开始开发室内装修部件。单元浴室设备,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半期开发的,并成为预制住宅企业独有的住宅构件。浴室其本身的功能性决定了其在现场施工的情况下,必将存在很多质量问题,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进行了该产品的开发。同时,随着浴室单元的普及,可简单地将浴室设置在楼上,在二楼寝室的隔壁,对应上下分离2层住户,3层楼的2层、3层设置等设计上的灵活性就加强了。预制住宅制造商,在市场中无论是社会印象还是开发手段,在室内装修部件开发中首先起到了主导作用,这也是如今它们能生产各种室内装修部件并成立配套体系的重要原因。

住宅一方面是保护居住者的生命和财产的起到遮蔽作用的建筑物,另一方面也是提供居住者舒适和快乐生活所需的各种设施的内部空间,这两方面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在日本,人们对室内空间的质量意识越来越高,这种意识是近20年来逐步形成的,与存在时间并不长的外观设计相比,人们对室内设计的要求等级以及企业方面相对应的能力都不是很充分。随着人们认识到家庭结构会随着代际关系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这就会导致住宅功能的变化,而时代的发展也会使住宅的功能跟不上生活的要求,于是住宅空间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需求随之诞生。结合住宅本身需要解决结构主体和设备、内装修体系的配套问题,日本发展出了SI住宅体系,使结构主体和设备、内装修体系分离开来,可以做到真正的百年住宅,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同时,住宅市场具有信息非对称性的特征。住宅销售行业就是为了消除这种非对称性,并希望能探究买卖双方的共同点。原来的住宅市场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市场,预制住宅企业依靠对其住宅的宣传,突破这层地域性障碍。作为主要的宣传手段,主要侧重于新闻、TV等大众传媒以及最近特别受注目的因特网途径。现在的预制住宅,依靠其优质的结构和良好的售后服务,比原有工法建设的住宅在社会上取得了高品质高价格的印象。

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集装箱房屋|集装箱活动房|住人集装箱|集装箱住宅|集装箱建筑|二手集装箱新闻资讯